油漆涂装工艺技术(四)
十、油漆 涂装 工艺技术:刷痕
1、问题现象:在漆膜上留有刷毛痕迹,干后出现一丝丝高低不平的刷纹,使漆膜厚薄不均。
2、问题原因:
(1)涂料的粘度过高、稀释剂的挥发速度过快。 (2)在木制品刷涂中,没有顺木纹方向平行操作。 (3)选用的油刷过小或刷毛过硬或油刷保管不善使刷毛不齐或干硬。 (4)被涂表面对涂料的吸收能力过强,刷涂困难。
3、解决对策:
(1)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,选用配套的稀释剂。 (2)刷涂施工时,应先顺木纹方向进行头遍涂料的刷涂。 (3)要选用较软的油刷,理油动作要轻巧。油刷用后,应用稀释剂洗净并妥善保管,刷毛不齐的油刷应尽量不用。 (4)用封闭底漆对基材进行封闭,然后再刷涂底漆和面漆。 (5)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,选用合适挥发速度的稀释剂。 (6)发现有刷纹时,应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,并用干净的碎布清理灰尘,然后再刷涂一遍涂料。
十一、油漆涂装工艺技术:桔皮
1、问题现象:涂膜表面不光滑,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样。
桔皮皱纹
2、问题原因:
(1)油漆太稠,稀释剂太少; (2)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,喷涂漆量少,距离远; (3)施工场所温度太高,干燥过快,漆不能充分流平; (4)作业环境风速过大; (5)使用低沸点稀释剂,漆雾抵达涂面时,溶剂即挥发; (6)加入固化剂后,放置时间过长才施工。
3、解决对策:
(1)注意油漆配比,注意合理调漆; (2)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; (3)改善施工场所条件; (4)防止在强风处涂装; (5)使用适当的稀释剂调漆; (6)加入固化剂调漆后尽快用完。(7)增加适量氧化锌可以消除此现象。
十二、油漆涂装工艺技术:开裂
1、问题现象: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,如从裂纹处能见到下层表面,则称为"开裂";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,则称为"龟裂"。
2、问题原因:
(1)底漆与面漆不配套,涂膜受外界影响(机械作用,温度变化等)而产生收缩应力,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。 (2)底漆未干透即涂覆(喷、刷、辊涂)面漆,或第一层面漆过厚,未经干透又涂第二层面漆,使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。 (3)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。 (4)木质底材含有松脂未经清除和处理,日久会渗出漆膜,造成局部龟裂。 (5)木材含水率太高,日久发生变形引起开裂; (6)固化剂加入过多,或者使用错误的固化剂; (7)施工过厚; (8)施工环境恶劣,温差大、湿度大,漆膜受冷热而伸缩,引起龟裂。
3、解决对策:
(1)底漆与面漆应配套,底漆与基材要配套。 (2)底层干透后再涂装下道漆,面漆第一层宜稀宜薄,干后再涂第二层。 (3)选用合适的涂料品种,尤其是室外用漆,要选择耐候性好的涂料。 (4)要将木质底材的松脂铲除,用酒清揩干净,并用封闭底漆作封闭处理。 (5)按指定的配比施工; (6)不要厚涂,总厚度不要超过150μm。 (7)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施工,涂装前充分搅拌油漆。 (8)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2%以下。
十三、油漆涂装工艺技术:漆膜脱落、剥落、起鼓、起皮
1、问题现象:由于漆膜层间附着、结合不良,会产生漆膜脱落、剥落、起鼓、起皮等病态现象。
2、问题原因:
(1)底、面漆不配套,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。 (2)物面不洁,沾有油污、水份或其它污物。 (3)物面处理不当。如木材表面未经打磨就嵌刮腻子或上漆,使面漆的油分被其吸收而造成脱落,木材表面未经有效的封闭。 (4)底层未
漆膜脱落
干透即涂面漆,日久因底层面层收缩率不一致而开裂,从而影响层间附着力。底漆太坚硬或底漆很光滑,未经打磨就直接涂装面漆。 (5)施工温度过低。
3、解决对策:
(1)选择配套的底漆、面漆。 (2)基材表面处理时要把油污、水分或其它污物彻底清除。 (3)基材要经过打磨、修整再嵌刮腻子。底漆须干透后并经打磨,方可涂覆(刷、辊、或喷)面漆,以增加层间附着力。
十四、漆膜粗糙
1、问题现象:涂料涂饰在物体表面上,涂膜中颗粒较多,颗粒形同痱子般的凸起物,手感粗糙、不光滑。
2、问题原因:
(1)有灰尘、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。
(2)调配漆料时,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,尤其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,使漆膜干燥后表面粗糙。
(3)施工环境不洁,有灰尘、砂粒落于涂料中,或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杂物。
(4)基层处理不合要求,打磨不光滑,灰尘、砂粒未清除干净。
3、解决对策:
(1)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,必须经过滤布过滤,以除去杂物。 (2)漆油调配好后,应静置15-20分钟,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。 (3)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,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。 (4)基层不平处理应用腻子填平,再用砂纸打磨光滑,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。 (5)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,可用砂纸打磨光滑,然后再刷一遍面漆。对于高级装修,可用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,最后打上光蜡、抛光、抛亮。
油漆涂装工艺技术:中国涂料行业的发展
近年来,中国涂料行业在高速成长的房地产、汽车、船舶、等下游行业的推动下,以高于GDP5%-10%的速度增长,成为世界涂料生产和消费第二大国。
2006年1-12月,中国涂料、油墨、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91,934,746千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6.19%;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85,825,254千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5.94%;全年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2,513,338千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5.7%。
在进出口方面,虽然中国涂料行业将继续而临贸易壁垒、人民币升值等压力,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,国内外对涂料的需求继续扩大,而且从2006年1月1日起,国家取消了相关产品的出口关税,总体有利于涂料行业的发展。
首届中国涂料行业高层论坛召开后,《中国涂料行业'十一五'科技创新发展纲要》、《中国涂料行业准则》相继发布,为处于战略转型期的中国涂料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与思路。但笔者也了解到,尽管2006年我国涂料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,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,为'十一五'开了好头,但行业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,发展任重道远。本届论坛上对行业如何发展也做了深入探讨,笔者总结有如下四点:
首先,行业经营、管理方式应立足全局化、集团化的战略高度。为改善涂料行业目前经营分散,规模小,抗风险能力不高的现状,行业应加强协作力度,共同应对竞争。企业要坚持全局化、集团化发展,推进名牌战略,诚信经营;相互间加强资源、信息的共享,把行业整体做大做强,提升整体竞争力。目前行业竞争已跃升到无形的决策竞争,正如涂协理事长王擢所说,决策竞争中没有失败的企业,只有落后的思想。广大企业决策者在整体经营、投资、并购、发展路线上应三思而后行,从战略高度统揽全局。
其次,科技创新力度需加强,整体创新能力还需提升。涂料企业应改进落后的生产装备,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整体涂装工艺水平,完善科技研发与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,还可与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建立科研与人才培养的长期合作机制。
其三,环保、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。刚刚发布的《中国涂料行业准则》着重强调了环境效应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,开发低VOC含量涂料、环境友好型水性涂料,保证生产过程安全、平稳、有序进行,避免因环保不达标、安检不过关而'挂牌'督办,进而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现象发生。
其四,涂料产品结构亟须改进。涂料企业应积极改变品种结构单一,中、高档产品比重小,多数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,逐步消除产品同质化,增强在决策、品牌、信息、知识产权、标准竞争中的战略意识,让民族品牌早日登上世界舞台,在与强手竞争中求得更大发展。
其五,近年来中国的涂料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市场:网上市场。这个就是电子商务在传统行业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一种表现方式。作为全球首个综合行业商业信息集合平台,汇聚各行各业的代销产品展销信息、代理项目招商信息、直销产品供应信息等。具有能同时服务于经销商、代理商、采购商的特点。生意家是经销商、代理商资源最多的网站。其中:展吧更适合代销产品展销,招商更适合代理项目招商,供应更适合产品批零直销具有广告传播功能,比阿里巴巴等b2b,具有更多的经销商、代理商,较百度等搜索引擎,则是分类信息丰富、销售和招商功能强,经销商、采购商多;
油漆涂装工艺技术:涂料标准
HG/T 2884-1997; 环氧沥青防腐涂料(分装);
GB/T 1766-1995;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
HG/T 3655-1999紫外光(UV)固化木器漆
GB 1728-1979; 漆膜、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
GB/T 19250-2003; 聚氨酯防水涂料
JCT 408-1991(96) 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
GB/T 1865-1997; 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
GB 1721-1979; 清漆,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
HG/T 3656-1999
GB 1770-1979(1989); 底漆,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
GB/T 9276-1996; 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;
TB/T 2879.2-1998; 铁路机车车辆 涂料及涂装 第2部分-涂料检验方法
GB 9758.6-1988; 色漆和清漆 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 第6部分
GB 1735-1979(1989);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;
GB 1725-1979; 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
GB/T 1734-1993;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
GB/T 6739-1996;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
GB 18445-2001;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
GB/T9286-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
GB 1763-1979(1989); 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
HG/T 2240-1991; S01-4 聚氨酯清漆
JB/T 5107--1991 砂型铸造用涂料试验方法
yp电子
公司/地址
yp电子(唐山)科技有限公司
河北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散热器产业园区
电话/传真
电话:18622675555/18931468400
传真:022-69351888
邮箱/网址
邮箱:contact@henso.net
网址:www.henso.net
